厉善麟,满族,祖籍北京,已88岁高龄。说到这老爷子的身份总带着那么一点儿神奇,他是应用数学教授,是享誉全球的厉家菜创办人,乍一看根本就没什么联系,其实这两种身份的隐性联系都在于出身。人不论年纪有多大,走得有多远,出身以及儿时环境的影响会永远地烙在灵魂里,不光影响自己也影响着自己的子孙,如今厉老爷子的儿子也同父亲一样,有许多不挨边儿的有趣身份:医生、建筑设计师以及现在的厉家菜掌门人。这一切都源于厉老爷子的祖父——厉子嘉,慈禧当政时任内务府大臣,官职督统,正二品,正白旗。
美食技法如宝可传家
晚清年间,厉先生的祖父厉子嘉曾任内务府督统,得到慈禧太后的信赖。皇宫内的膳食在他的管辖范围,更需每日亲自制定膳单,有时还要到御膳房过问烹饪之事,并且要品尝每道菜是否合皇帝的口味,久而久之就成为美食家。当年,八旗子弟对吃讲究,厉家也不例外,民国初年,每到吉庆,厉家必设盛筵,皇亲纷至沓来。后来,厉子嘉把许多宫廷菜肴都教给了儿子厉俊峰,后再传至孙子厉善麟。
传给厉善瞵的原因是他从小就对做菜感兴趣,因为家里条件好,从小就吃遍了北京的八大堂,还总爱跑去厨房给厨师帮忙,被家长批评没出息,尽管如此,他依然喜欢穿梭于厨房之中,家道中落后,他也成了厨房的主力,但是他从来没有把这当职业的想法。
当时社会上都说八旗子弟肩不能担担,手不能提篮,胸无点墨,就是废物。于是有一次和五奶奶坐洋车路过刚刚修建的辅仁太学的时候,他便和五奶奶说:“我要上这个大学,我要当老师,当教授!” 年纪尚小的他还不知道什么叫一语成谶,如今他的名片上就有教授的头衔,也教了30多年的书。
为求学就读天津北洋
厉善麟老爷子的求学经历特别丰富,在私塾学习四书五经,也上西式学堂,和当时的许多政要子弟同学,这些同学的新式家庭让他开了不少眼界,思想也开化不少。也许是因为自己母亲在生下他不久就染上了疾病,家里不肯请救急的西医,导致他在出生12天就失去了母亲,于是他一心想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,1943年他从辅仁大学化学系毕业后,当过技术员也教过书,l945年抗日战争结束。
26岁的厉善麟来到天津求学,就读北洋太学航空专业,现在他还能愉快地回忆起当时的情景,学校在小王庄,要走近一个小时才能到市区,学校的环境十分简陋,宿舍根本不够用的,于是教室白天上课,晚上就成了宿舍,一间能住几十人,而且什么专业的都有,大家天南地北地聊着,当时的想法就是毕业后分到当时的资源委员会,因为这个委员会负责矿厂、化工、水利以及石油等项目的建设工作。1949年读大三的时候,全国解放,北京大学建筑工程系,因为国家需要,招插班生,厉善麟又考回了北京,成了梁思成的学生,可是等到毕业的时候赶上高校调整,他又成了清华大学的毕业生,之后在北京经贸大学做应用数学教授。
一张桌子的五洲缘
去年年底随着厉善麟老爷子的莅临天津,厉家菜馆算是正式落户天津,当天老爷子给媒体讲了相当长时间的饮食健康知识,虽然有悖谈慈禧菜的主题,但是老爷子的教授特质已表露无遗,也许是因为大学时攻读过化学专业的原因,他将饮食和化学做了相应的联系,让大家颇有意外收获,其实厉家菜馆的由来和1984年的一场比赛是分不开的。1984年国庆,厉善麟的二女儿厉莉报名参加了“国庆节宴会邀请赛”。两个小时内一人做了14道菜,并获得了冠军。此后,厉家的电话响个不停,每天也会收到好几封信,都是怂恿厉莉开餐馆。1985年4月,厉家菜馆在羊房胡同11号的自己家里开张了,溥杰的“厉家菜”三个字就是那时候题写的。
开张后的厉家菜馆,每天只摆一桌晚餐,还得提前三四天预订。另外,因每道菜都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准备,为做一桌席,一家人往往从上午开始准备,所以餐馆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规矩,就是不准点菜----后厨做什么就吃什么。即使这样,仍有人慕名而来。1986年,美国默克石油公司总裁到中国谈项目,专门吃了一次厉家菜。他是第一位吃厉家菜的外国人,此后当时的英国驻华大使伊文思、瑞士驻中国太使舒爱文、新加坡前总理都慕名前来,各界名人与厉家菜的合影已经装满了三四个大相册了。
幸福有趣的老两口
厉老先生讲得一口流利的英语,他说早年在北洋读大学时,用的英文版教科书,教授都是用英文授课,打下了基础,有说英文的客人都是他来接待的,因此就传出了厉家菜馆的服务员是个老教授的有趣传闻。又因为精通化学的缘固,有时来了客人,他会用化学原理告诉他们这道菜为什么好吃,碰到外国客人就说英文,因为他懂化学,好多化学名词一般的翻译不会,甚至有些老外也没听说过。
厉老先生的老伴儿是儿科医生,厉老先生总是骄傲地说:“我老伴儿是有名的医生呢!”
这个医生的老伴儿还另有个本事,就是会说日语,所以有日本客人都是她招待用老太太的话说就是: “说得不好,反正也对付了!” 此时忽然发现厉家人之所以一专多能,就是因为有了这两个“老宝贝”,他们一直传达着一种持之以恒、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,也许这才是厉家以及厉家菜真正宝贵的东西。
(根据网讯资料整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