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寿昆,字镇雄,男,1907年生于天津市。北京科技大学教授,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。钢铁冶金学家及冶金物理化学家,教育家。中国金属学会发起组建人之一,金属学会荣誉会员。九三学社高级顾问。曾任北洋大学工学院院长及北京钢铁学院教务长。
魏先生于1923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洋大学预科。本科四以总平均94.25分的成绩于1929年由北洋大学矿冶系毕业,获工学学士学位,并荣获φ(phi)-τ(τau)-φ(phi)金钥匙奖章。1930年考取唯一一名河北省公费赴德国留学。1935年获德累斯顿大学工学博士学位。1936年赴亚深(Aachen)工业大学攻读博士后,一年后回北洋大学任教。
卢沟桥事变后,先生辗转于大西北和大西南后方,先后在西北联合大学,西北工学院,西康技专,重庆大学,贵州农工学院等校任教,在办学条件简陋及师资缺乏的条件下,先后曾开出不同的基础课和专业课二十几门。讲课思路清晰,条理分明,逻辑严密,启发引导,概念透彻,语言宏亮,板书工整,启迪后生。
先生深入生产实际,多次亲临冶炼现场,将多年潜心于溶液热力学研究的积累与冶金生产实际问题结合起来,利用活度理论与转化温度的概念,解决了一系列国内冶金生产中的实际问题,在此基础上,他出版了两册重要著作:(1)活度在冶金物理化学中的应用(1964);(2)冶金过程热力学(1980)受到国内外冶金同行的盛赞。我国的铁矿石资源,相当一部分属于多种元素共生矿,根据活度理论和转化温度的计算,利用选择氧化和选择还原,为红土矿冶炼过程中钢水脱铬,金矿提砷,贫锰矿脱磷等多种反应中金属的提取和分离工艺提供了理论基础。将活度理论与炉渣离子理论结合,总结归纳出铁水脱硫的公式,至今仍被国内外冶金工作者应用。截至2006年九月份止,先生共出版五册专著,140篇科技学术论文,其他论著36篇。
先生长寿,今年已逾104岁鹤龄,仍思维敏捷,今生健硕,行动灵活,谈吐有神,祝愿先生福如东海,寿比南山。
(刘国勋 河北省人 1946年考入北洋大学冶金系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冶金学家)